深圳万象城月总客流达233.99 万,日均客流77,999,这一数据远超一般商业体日均 5 万的行业标准线,直观体现了其作为深圳核心商圈商业体的强势地位。
在商业地产领域,客流是商业价值的核心衡量指标之一。一般来说,日均 5 万客流是商业体运营健康的基准线,而深圳万象城几乎以 “碾压式” 的客流规模,证明了其在品牌聚合、场景营造、客群运营等方面的卓越能力。这种高客流强度,一方面源于其地处深圳商业黄金地段的区位优势,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其多年来构建的高端商业生态 —— 从国际奢侈品牌矩阵到沉浸式消费场景,全方位满足了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高净值人群的消费需求。
客流峰值出现在2025 年 8 月 16 日(89,505 人次),为周末节假日;谷值则在2025 年 9 月 1 日(55,111 人次),属于工作日。数据清晰显示,节假日客流普遍高于工作日20%-30%。
值得关注的是,8 月连续两个周末(8 月 9-10 日、16-17 日)客流均突破 8.4 万,这一表现深刻反映了暑期消费旺季的特征。暑期作为家庭消费、年轻客群休闲消费的集中期,深圳万象城通过精准的营销活动、业态组合(如亲子业态、潮流业态的联动),成功捕获了这波流量红利。
而月末(9 月 1 日)客流的明显下滑,则需要关注开学季的影响。这提示商业运营者,需针对不同时间节点的客群行为变化,提前调整运营策略 —— 如开学季可侧重推出面向年轻学生群体的潮流品牌活动、校园主题营销,以缓解客流波动。
早高峰(10:00-12:00):合计占比14.52%,这一时段客流主要由商务客群、目的性消费客群构成,他们往往是高端品牌的精准客群,对购物效率、服务品质要求较高。
午间平稳期(12:00-18:00):持续保持7% 以上 / 小时占比,其中12:00 为全天峰值(9.3%),16:00 为次高峰(8.55%)。午间的高客流密度,既包含了商务人群的午餐、休闲需求,也覆盖了家庭客群、休闲客群的购物时段,是商业体全天运营的核心时段。
夜间衰减(20:00 后):占比快速降至5% 以下。
这种 “双峰型”(午间高峰、下午次高峰)的客流分布,为商业体的服务资源配置提供了明确方向。建议重点优化午间至傍晚时段的服务资源,例如:在 12:00-16:00 增加高端品牌导购人员、提升餐饮业态的翻台效率、强化会员服务的响应速度,以更好承接高客流时段的消费需求,提升客群体验与消费转化。
工作日高峰:周三(15.52%)、周二(15.21%)、周四(15.2%),这与常规商业体 “周末客流主导” 的模式形成鲜明对比。
周末表现:周六(15.1%)略高于周日(13.68%)。
周间波动:周一(12.13%)与周五(13.16%)相对低谷。
深圳万象城呈现的 “周中强周末稳” 特征,背后可能与商务配套及高端消费群体行为模式深度相关。其客群中,商务精英占比颇高,这类人群在周中工作间隙的消费需求(如商务宴请、奢侈品采购、休闲社交),支撑了工作日的高客流;而周末则是家庭客群、休闲客群的补充,因此形成了独特的周度客流结构。
这一特征对商业运营的启示在于:周中可侧重推出商务场景化的营销活动(如高端品牌商务酒会、会员商务沙龙),强化商务客群的粘性;周末则可聚焦家庭、潮流客群,打造亲子、潮流主题活动,实现客群的全域覆盖。
深圳万象城的客流数据,不仅是一组数字,更是商业体运营逻辑的直观体现。从月度的规模优势,到每日、每小时、每周的精细化客流特征,每一个维度都指向一个核心:商业运营需从 “粗放式引流” 转向 “精细化运营”。
对于其他商业体而言,可从深圳万象城的客流数据中汲取经验:一是要精准定位客群,围绕客群行为特征打造业态与服务;二是要把握时间节点,针对不同时段、不同周次的客流变化制定差异化策略;三是要重视数据驱动,通过持续的客流分析优化资源配置,最终实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。
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,谁能读懂客流数据背后的客群需求与行为逻辑,谁就能在商业地产的赛道上占据先机,深圳万象城的客流密码,值得全行业深度研读与借鉴。